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Q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1.以茅草覆蓋房頂。《楚辭.屈原.九歌.湘夫人》:「築室兮水中,葺之兮荷蓋。」

2.修補。如:「修葺」。《左傳.昭公二十三年》:「叔孫所館者,雖一日,必葺其牆屋。」

3.累積、重疊。《楚辭.屈原.九章.悲回風》:「魚葺鱗以自別兮,蛟龍隱其文章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休息。如:「休憩」、「小憩」。晉.陶淵明〈閑情賦〉:「坦萬慮以存誠,憩遙情于八遐。」唐.李白〈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〉詩:「歡言得所憩,美酒聊共揮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碛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1.淺水中露出的砂石。《說文解字.石部》:「磧,水陼有石者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陼丘,水中高者也。《三蒼》曰:『磧,水中沙堆也。』」

2.沙漠。唐.杜甫〈送人從軍〉詩:「今君渡沙磧,累月斷人煙。」宋.陸游〈塞上曲〉:「茫茫大磧吁可嗟,莫春積雪草未芽。」

3.地理學上指由冰河帶來的礫泥和沙礫等堆積物,或由這些堆積物所形成的各種地形。如:「冰磧丘」、「冰磧平原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1.用具的總稱。如:「陶器」、「容器」、「兵器」、「投鼠忌器」。《易經.繫辭上》:「以制器者尚其象,以卜筮者尚其占。」《論語.衛靈公》: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」

2.度量、胸懷。如:「器度寬廣」、「器量弘深」。《論語.八佾》:「管仲之器小哉?」

3.才能、能力。如:「大器晚成」。《三國志.卷三五.蜀書.諸葛亮傳》:「亮之器能政理,抑亦管蕭之亞匹也。」

4.器官。如:「生殖器」。

5.姓。如商代有器氏尊。




重視、看重。如:「器重」。《後漢書.卷四六.陳寵傳》:「自在樞機,謝遣門人,拒絕知友,唯在公家而已,朝廷器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參見「蟿螽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戚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斧頭。《左傳.昭公十二年》:「君王命剝圭以為鏚柲。」《隋書.卷四二.李德林傳》:「雖時屬大道,偃兵舞鏚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1.踮著腳尖,把腳後跟提起來。《漢書.卷一.高帝紀上》:「吏卒皆山東之人,日夜企而望歸。」《文選.謝靈運.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》:「企石挹飛泉,攀林摘葉卷。」

2.盼望。如:「企盼」、「企望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只掉眼淚而不出聲的哭,或指低聲的哭。如:「泣血」、「泣不成聲」。《史記.卷七七.魏公子傳》:「公子畏死邪?何泣也?」宋.陸游〈夜泊水村〉詩:「老子猶堪絕大漠,諸君何至泣新亭?」



眼淚。如:「暗自飲泣」、「泣下如雨」。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:「項王泣數行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鏤刻。《說文解字.㓞部》:「栔,刻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弃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拋開、捨去。如:「放棄」、「丟棄」、「廢棄」、「棄置」。《孟子.盡心上》:「舜視棄天下,猶棄敝蹝也。」唐.李白〈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〉詩:「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,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。」



人名。周代始祖后稷。相傳他的母親姜原生他以後,曾把他棄置道旁,故以為名。


  

  部首:辵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至、到。如:「迄今」。《詩經.大雅.生民》:「后稷肇祀,庶無罪悔,以迄于今。」《漢書.卷三〇.藝文志》:「迄孝武世,書缺簡脫,禮壞樂崩。」



始終、一直。如:「迄無音訊」。《後漢書.卷七〇.孔融傳》:「融負其高氣,志在靖難,而才疏意廣,迄無成功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四.促織》:「於敗堵叢草處,探石發穴,靡計不施,迄無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讫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1.終止、斷絕。《說文解字.言部》:「訖,止也。」《書經.西伯戡黎》:「天既訖我殷命,格人元龜,罔敢知吉。」唐.元稹〈樂府古題序〉:「〈詩〉訖於周,〈離騷〉訖於楚。」

2.至、到。通「迄」。漢.馬援〈誡兄子嚴敦書〉:「訖今,季良尚未可知,郡將下車軛切齒。」唐.白居易〈與元九書〉:「又自武德訖元和,因事立題,題為新樂府者,共一百五十首。」




1.完畢、終了。如:「付訖」、「驗訖」、「收訖」。

2.皆、都。《續漢書志.第四.禮儀志上》:「陽氣布暢,萬物訖出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气
 总笔画:4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1.雲氣。《說文解字.气部》:「气,雲氣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气本雲氣,引申為凡氣之稱。」

2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1.水蒸氣。

2.參見「汽水」、「汽油」等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气
  部首:气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1.物體三態之一,有別於固體、液體,沒有固定的形狀、體積,能自由流散的物體。如:「空氣」、「水蒸氣」。

2.特指空氣。如:「大氣」。

3.人或動物的呼吸。如:「岔氣」、「氣息奄奄」、「屏氣凝神」。

4.自然界陰晴、冷暖的現象。如:「天氣」、「秋高氣爽」。三國魏.曹植〈泰山梁甫行〉:「八方各異氣,千里殊風雨。」

5.人的情緒或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。如:「脾氣」、「垂頭喪氣」。

6.人內在的才華或表現於行為作風。如:「才氣」、「驕氣」、「客氣」。

7.味道。如:「氣味」、「香氣」、「臭氣」。

8.中醫指充塞於人體中的一種生物能。如:「血氣」、「元氣」。

9.相學上指人的勢道、運命。如:「氣運」、「晦氣」、「氣數」。




發怒、憤怒。如:「氣惱」、「氣死人!」元.張國賓《合汗衫》第二折:「氣的來有眼如盲,有口似啞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土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彎曲的海岸。《文選.司馬相如.上林賦》:「赴隘陿之口,觸穹口,激堆埼,沸乎暴怒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參見「崎嶇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一種美玉。《楚辭.宋玉.招魂》:「纂組綺縞,結琦璜些。」宋.洪興祖.補注:「琦,玉名。」《抱朴子.外篇.博喻》:「溝澮之中,無宵朗之琦。」



1.美好的、不凡的。《文選.宋玉.對楚王問》:「夫聖人瑰意琦行,超然獨處。」《後漢書.卷四九.仲長統傳》:「琦賂寶貨,巨室不能容。」

2.奇異的。《荀子.非十二子》:「好治怪說,玩琦辭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曲折的堤岸。《玉篇.石部》:「碕,曲岸頭。」《楚辭.劉向.九歎.離世》:「遵江曲之逶移兮,觸石碕而衡遊。」《漢書.卷八七.揚雄傳上》:「探巖排碕,薄索蛟螭。」



彎曲。南朝宋.鮑照〈登大雷岸與妹書〉:「碪石為之摧碎,碕岸為之齏落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锜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1.一種鑿子。《詩經.豳風.破斧》:「既破我斧,又缺我錡。」

2.一種盛物的器具,底有三足。《詩經.召南.采蘋》:「于以湘之,維錡及釜。」漢.毛亨.傳:「錡,釜屬。有足曰錡,無足曰釜。」《左傳.隱公三年》:「筐筥錡釜之器,潢汙行潦之水,可薦於鬼神,可羞於王公。」

3.姓。如漢代有錡華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參見「黃芪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老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本指六十歲的老人,後為對老人的通稱。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乃屬其耆老而告之。」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六十曰耆。」



強橫。《左傳.昭公二十三年》:「不僭不貪,不懦不耆;完其守備,以待不虞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魚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魚醬。《說文解字.魚部》:「鮨,魚䏽醬也,出蜀中。」《爾雅.釋器》:「肉謂之羹,魚謂之鮨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髟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1.馬頸上的長毛。《尉繚子.制談》:「猶良驥騄駬之駛,彼駕駑馬鬐興角逐,何能紹吾氣哉!」《聊齋志異.卷四.驅怪》:「毛周其體,長如馬鬐。」

2.魚脊上的鰭。《儀禮.士虞禮》:「載猶進柢,魚進鬐。」《莊子.外物》:「已而大魚食之,牽巨鉤錎沒而下,鶩揚而奮鬐,白波若山,海水震蕩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鳍
  部首:魚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魚類和其他水生脊椎動物的楫狀游泳器官,由刺狀的硬骨或軟骨間所張膜質而成。有調節運動速度、變換游泳方向以及保護身體的作用。依其所在的部位,有胸鰭、腹鰭、脊鰭、臀鰭、尾鰭。


  

  部首:一
部外笔画:1
 总笔画:2
  注音: ㄑㄧ
  拼音: qī




1.介於六與八之間的自然數。大寫作「柒」,阿拉伯數字作「7」。

2.文體名。參見「七體」條。

3.民俗稱喪事每七日設奠一次為「作七」,由頭七到尾七共需進行七次,稱為「七七」。《北史.卷八一.儒林傳上.孫惠蔚傳》:「從綽死後,每至七日至百日,靈暉恆為綽請僧設齋行道。」《喻世明言.卷一〇.滕大尹鬼斷家私》:「善繼只是點名應客,全無哀痛之意,七中便擇日安葬。」

(「七」字通常讀為陰平,惟口語中連用在去聲字及輕聲字之前時讀為陽平,如:「七月」、「七個」。)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ㄑㄧ
  拼音: qī




1.七的大寫。

2.姓。如明代有柒文倫。


  

 简化字:凄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ㄑㄧ
  拼音: qī




1.雲雨興起的樣子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淒,雨雲起也。」

2.寒冷。如:「淒風苦雨」。《詩經.邶風.綠衣》:「絺兮綌兮,淒其以風。」唐.陸海〈題奉國寺〉詩:「新秋夜何爽,露下風轉淒。」

3.悲傷。通「悽」。唐.李白〈折楊柳〉詩:「美人結長想,對此心淒然。」清.洪昇《長生殿》第二六齣:「淒涼,帶麩連麥,這飯兒如何入嗓?」


  

 简化字:旗
  部首:方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1.一種在旗旒上畫龍,並在旗竿竿頭繫鈴作為裝飾的旗子。《爾雅.釋天》:「注旄首曰旌,有鈴曰旂。」晉.郭璞.注:「縣鈴於竿頭,畫蛟龍於旒。」《孟子.萬章下》:「庶人以旃,士以旂。」漢.趙岐.注:「旂,旌有鈴者。」

2.泛指各種旗幟。《爾雅.釋天》:「旌旂。」宋.邢昺.疏:「旌旂者,九旗之名雖異,旌旂為之摠稱,故以此題之。」《左傳.僖公五年》:「均服振振,取虢之旂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颀
  部首:頁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身材修長、高大的樣子。《集韻.平聲.微韻》:「頎,一曰長貌。」《詩經.衛風.碩人》:「碩人其頎,衣錦褧衣。」漢.毛亨.傳:「頎,長貌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蕲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6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祈求。通「祈」。《說文解字.艸部》「蘄」字.清.段玉裁.注:「古鐘鼎款識多借為祈字。」《莊子.養生主》:「不蘄畜乎樊中,神雖王,不善也。」晉.郭象.注:「蘄,求也。」唐.韓愈〈答李翊書〉:「將蘄至於古之立言者,則無望其速成,無誘於勢利。」



姓。如漢代有蘄良。


  
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1.參見「岐山」條。

2.事物的分支。通「歧」。《後漢書.卷三一.張堪傳》:「桑無附枝,麥穗兩岐。」

3.姓。如晉代有岐盛。




分岔的。通「歧」。《呂氏春秋.慎行論.疑似》:「此愚人之所大惑,而聖人之所加慮也,故墨子見岐道而哭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止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分岔的道路。《列子.說符》:「大道以多歧亡羊,學者以多方喪生。」《文選.左思.蜀都賦》:「羲和假道於峻歧,陽鳥迴翼乎高標。」



分岔不一致的、有差別的。如:「歧義」。《文選.曹植.美女篇》:「美女妖且閑,采桑歧路間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詮賦》:「賦自詩出,分歧異派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動物爬行徐緩的樣子。《淮南子.俶真》:「蠉飛蝡動,蚑行噲息。」《文選.嵇康.琴賦》:「感天地以致和,況蚑行之眾類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參見「淇水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一種美玉。《玉篇.玉部》:「琪,玉屬。」《北史.卷一二.隋煬帝本紀》:「上常服皮弁,十有二琪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示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安泰無憂。常用於書信結尾時的祝頌語。如:「即頌暑祺」、「順候近祺」。



吉祥。《詩經.大雅.行葦》:「壽考維祺,以介景福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方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1.裝在竿上,有特別圖案,作為某種標幟或號令的布帛或紙。如:「國旗」、「旌旗」、「令旗」、「搖旗吶喊」。《文選.賈誼.過秦論》:「斬木為兵,揭竿為旗,天下雲集而響應。」宋.王安石〈桂枝香.登臨送目〉詞:「歸帆去棹殘陽裡,背西風、酒旗斜矗。」

2.清代軍隊的部署單位。參見「八旗」條。

3.清代蒙古的行政區域。相當於「縣」。參見「盟旗制度」條。

4.姓。如漢代有旗光。


  
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青黑色的。《書經.顧命》:「四人綦弁,執戈上刃。」孔穎達正義引鄭玄曰:「青黑曰綦。」《詩經.鄭風.出其東門》:「縞衣綦巾,聊樂我員。」



1.鞋帶。《儀禮.士喪禮》:「夏葛履,冬白屨,皆繶緇絇,純組綦繫于踵。」

2.足印、印跡。《漢書.卷九七.外戚傳下.孝成班倢伃傳》:「俯視兮丹墀,思兮履綦。」《文選.張協.雜詩一〇首之三》:「案無蕭氏牘,庭無貢公綦。」

3.姓。如宋代有綦崇禮。




極、甚。宋.蘇軾〈禮義信足以成德論〉:「綦大而至天子,綦小而至農夫,各有其分不可亂也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.焦螟》:「家人受虐已久,銜恨綦深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參見「蟛蜞」條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15921 页数: 1/399
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